回首頁  
 
  樂團簡介
  樂團成員
  過往演出
  樂團相簿
  青少年樂報
  網站連結
 張曉峰先生 
著名作曲家,國家一級演奏員、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,現任江蘇省太倉市學生民族樂團藝術總監,茉莉花古箏樂團藝術指導,上海市學生民樂二團藝術顧問,香港中國音協藝術顧問。
  張曉峰出生於美麗富饒的江南水鄉──太倉。孩童時便受鄉音淳美的絲竹之聲薰陶,十三歲加入了當時的清音班。十五歲時,已學會了多種民族樂器。

  一九四八年起,張曉峰在上海從事專業演奏並刻苦學習作曲和鑽研古典文學。一九五五年,任職於上海歌劇院。六十年代初,他自編自演的三首揚琴曲《邊塞之歌》、《山茶花》和《歡樂的草原》曾風靡海內外,被譽為"揚琴三寶"。他編著的《揚琴曲集》、《揚琴演奏基礎》等書,在國內、港澳地區及東南亞一帶廣為發行,為發展揚琴的演奏藝術作出了卓越貢獻。
  自七十年代起,張曉峰以旺盛的精力熱情投入民族器樂曲的創作,譜寫了一系列光彩奪目,強有生命力的民族器樂曲。如熱情奔放的吹打樂《迎賓曲》、活潑明快的嗩吶曲《山村來了售貨員》,曾廣泛流傳、家喻戶曉;清麗古雅的琵琶協奏曲《琵琶行》,感人肺腑的二胡敘事曲《新婚別》,奔放豪情的笛子協奏曲《詩勻三章》被人譽為"音樂中的唐詩";抒情優美的笙協奏曲《望夫去的傳說》,悲壯豪爽的嗩吶協奏曲《梁山隨想》,和回長蕩氣的古箏協奏曲《竇娥冤》開古典文學與音樂融為一體之先。

  張曉峰的作品構思新穎、形象鮮明、旋律優美、生動感人。自八十年代起,曾先後在香港、上海和新加坡舉辦張曉峰作品音樂會,均獲成功,被行家譽為"真正的中國民族之音"。

  其代表作《琵琶行》、《新婚別》和《山村來了售貨員》等樂曲,長時期來,一直被選為全國大、中、小院校的音樂教材,他的作品,在億萬學生中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。

  張曉峰對發展中國民族音樂,畢生追求,永不懈怠,並將一如既往在中華民族這個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度裏,去提煉人民心中金子般閃光的音樂詩篇。

返回


香港青少年國樂團版權所有 © Copyright 2023